栏目: 中高考父母课堂   作者:佚名   热度:

  随着这几天高考分数线的陆续公布,各省的高考状元也陆续产生。
  虽然我们并不想宣扬高考状元话题,但是有一种现象却值得我们思考——从近些年的高考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高考状元都来自教师家庭。   
  据法制晚报报道,在2010年媒体报道的高考状元中,提及家庭背景的头名共有27人,其中14人的父母至少有一位是小学、中学或者大学老师,比例超过一半。
  另从信息时报梳理的2004年—2014年10年间广东省的65位高考状元或高分考生中也看到,在27位提及家庭背景的状元里有10人的父母至少一方为老师。
  虽然这些调查不是最新的统计数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个现象。纵观全国,可以看到高考“状元”出自教师家庭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禁让人想问,为啥教师家庭盛产学霸?教师家庭都有哪些特点?这又给更多的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个高考状元的故事,看看他们的家庭教育都有哪些特点——

  特点一
  阅读氛围很浓厚
  阅读让孩子开阔视野,学习兴趣浓厚

  故事1
  高志华是2015年四川省理科状元,出身教师家庭。在他身上,有着教师家庭的特点:爱看书。这也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也是他学习中静下心来的最好办法。
  “我最喜欢看的是《活着》,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就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放弃,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原则,是学习中遇到挫折后最后的药剂,也是学习压力重之后的一种放松方式。”高志华说,在课余时间,他很多时候就是看书,这样学习之后的生活,就会觉得很轻松,“也就是要学会放松自己。”
  在高志华父母看来,他们从来不会给孩子压力,从来不会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对他完全放心,只希望他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故事2
  石海蓝是2014年内蒙古包头市文科状元,父母均是高中老师。
  从小,父母很注重培养石海蓝的阅读兴趣,在幼儿园时就经常买一些儿童绘本读给她听,刚上小学时,父亲就经常买一些名著让她阅读,年幼的海蓝虽然字认不全,但可以很快地读下来,并且复述出书中的内容。上小学前,父亲就带着海蓝到图书馆,海蓝能从早上9点一直看书看到下午2点,大量的阅读不仅培养了海蓝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她的学习意志。

  解读:
  教师往往是最重视阅读的一个群体,因为其职业发展要求其必须关注阅读。在一个有着阅读氛围的家庭里,孩子很容易受到熏陶和影响,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读书学习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涉猎广泛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对他们接受理解知识并进行深入的探究都是很有帮助的。


  特点二
  父母言传身教
  孩子在做事、为人、心态方面深受启发

  故事1
  华天韵是2012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父母都是初中老师。妈妈冯向红说:“在她小学一、二、三年级时,为了培养女儿看书的习惯,我整整三年都没有看过电视。自己言传身教,女儿也就跟着我不看电视,有时间就看书,慢慢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冯向红说,他们一家最好的减压方式就是一起看电影,每次华天韵有重大考试结束后,他们全家都会一起去看电影,“我觉得我们给女儿带来的影响仅仅是言行举止方面的东西,我跟她说,如果你是名牌,你穿什么都是名牌,如果你不是名牌,你穿什么名牌,那都不算名牌。”
  故事2
  赵浩宇是2014年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父亲是西南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母亲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赵浩宇这样概括出自教师家庭且是高校教授家庭对自己带来的影响。
  赵浩宇的父母都是化学方面的老师,经常要与学生接触和交流,这可能也让父母在对孩子心理这一方面把握得好一些,能够懂得孩子的内心,抓住孩子内心所想和需求。同时,又因父母多带的是研究生,对自己有些“放养”,“当然不是完全不管,只是从小到大我们家就没有出现过严父严母的现象。”赵浩宇赶紧解释说,父母的教育让他在做事、为人、心态等方面都受到很多启发,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他记着“做人低调、为人谦虚”。

  解读:
  教师相对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把控孩子的心理变化。专家分析,享受学习、把学习当成兴趣这件事是需要培养的,尤其是教师更懂得教育心理学,他们会通过心理暗示和引导,激励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学习。老师会培养小孩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率,这对于孩子取得好成绩有很多好处。同时,因为教师跟懂得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这个道理,因此在做人做事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会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好榜样和示范。


  特点三
  家庭环境宽松民主
  孩子在宽松氛围中更具有自主性

  故事
  父母均是博导的2014年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赵浩宇,家庭氛围的和谐、活跃,不仅让他学习成绩拔尖,还使得他能更加自由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吹萨克斯、演话剧、排球、短跑样样不落,他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并且他外向的性格、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较强的社交能力都与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解读:
  中国社科院博导王极盛曾表示过,这体现出教师更加了解、熟悉教育规律,他们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会更好,所以容易创造出温暖、理解、民主型的家庭氛围,而且在学习中也能给予恰当的指导。经过对部分高考头名的走访,他发现,这类同学的家庭环境无一例外属于温暖理解民主型。


  特点四
  从小发现孩子潜质
  兴趣与天赋,是成功的重要推动力

  故事

  施源是2008年云南省高考理科状元,父亲是历史高级教师。
  在施源父亲眼里,儿子是他这一生最满意的“弟子”。“施源是个成熟的孩子,从上初中开始,他的思想深度和理性思维,一直都让我感到骄傲。”而在妈妈眼里,施源是一个从小就不让大人操心的乖孩子。“他的兴趣广泛,很有主见,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他都能自己安排和计划。”
  在教育孩子方面,施祥武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在上小学以前,就要发现孩子的潜质,然后引导他在这个方面做好做强。”
  施祥武说,儿子施源上幼儿园时对数学表现出浓厚兴趣,并逐渐显露出在理科方面的潜质。于是父母开始有意引导他在理科方面下功夫,使得这一学科逐渐成为他最擅长的。然后再由点到面,辐射其他的学科。事实上,施祥武对儿子管得并不严,除了坚决不让孩子课外补课,还常常与儿子交流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遇到节假日就会带着施源出去玩。

  解读:
  在教师家庭中,父母都很尊重孩子,教导时以鼓励为主,基本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太赞成课外补课。很多出自教师家庭的状元们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往往有很多时间用在课外的兴趣上。因为作为教师的家长更明白,相比于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读书,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其实更为重要。很多教师家庭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发展自我,这与他们从小便对自己的特点有着深入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特点五
  不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
  能力第一,分数第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故事
  在施源的父亲施祥武看来,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把学科知识掌握牢靠,分数不是问题!但能力不一定会有,能力第一,分数第二。”为此,他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小时候就让施源拼玩具,大一点以后就是多做理化生实验,以及做家务,家里有电器家具坏了,就喊施源去修。这些都培养了施源较强的动手能力。施祥武还有一个心得,就是让孩子多交流,与老师、同学、家长交流,多学习别人的经验。
  解读:
  专家分析,从现实层面讲,老师长期与考试接触,更懂得应试的特点,也就更容易看清学习成绩对孩子并不意味着全部。作为教师的家长反而可以站在应试之外更加理性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看重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当家长不把成绩放在孩子教育的第一位时,孩子也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通过上面几个故事我们看到,正是由于教师了解教育规律、懂得教育心理学,才使得他们更加注意营造温暖民主的家庭氛围,更加以身作则地带动孩子,更懂得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发现他们在学习之外的优势与特点。在心理层面,教师家庭的孩子正是认同了家长的教育,在心理上也就可能认同学习。
  当然,能够培养出成绩比较优秀、各方面比较全面的孩子,并非是教师家庭的专利,而是重视孩子教育、同时具有以上一些特点的家庭。
  所以,即便不是教师家庭,注意挖掘孩子的兴趣与潜能、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重视孩子的阅读、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有了这些特点,一样可以塑造出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教育氛围。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高三考生饮食全攻略

    下一篇:初三经验谈:不做神经质的家长(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