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小学教育网 作者:佚名
高一篇:顺利渡过不适应期 亲爱的同学们,首先祝贺你成为高中一年级新生,就像学校展牌上说的那样“选择一所名校,选择一种人生;选择一所名校,选择一种未来。”我们真诚地祝愿你在这里放飞美丽的人生。 但是据调查统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又不知道该如何获取帮助,在跨越新的学习阶段时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表现为人际间的淡漠、情绪的低落、心理上的锁闭、学习上的困惑、行为上的惰性等不适应症状,有的甚至因此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因此,帮助大家渡过不适应期是我们面对的第一项重要任务。 一、原因剖析 1.教育环境的变化。进入高中的新生面对陌生脸孔和各种新感觉不知所措,内心渴望沟通交流与新同学建立友谊,由于彼此不了解又难以打开心扉,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情感因素的矛盾造成新生心灵的锁闭性。 2.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手段和方法。任何方法的选择、运用都必须根据各方面条件和实际情况。新生对初、高中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引起教学方法上的变化以及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3.教学内容的变化。高中教学内容较初中相比明显不同: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是高中新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高中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的、延伸的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因此,尽管高中教学内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则”,但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确是难以接受。 4.思维定势的制约。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同一环境中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形成思维的经验性、习惯性,造成思维定势,即对事物的认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往往按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高中新生经过三年初中学习生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略有增强,但对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辩证性还远远不及,思维定势的惯性冲击高中的学习。所以,常常出现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以及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甚至退步的现象,导致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二、解决策略 同学们对未来满怀憧憬,踌躇满志。但理想与现实常常脱节,当你发现实际的学习生活与自己想象的并不那么一致时,一定不要垂头丧气。同学们要正视新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树立起勇于面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迈好踏入新生活的第一步。同学们要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它有助于我们较快地熟悉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友谊和力量,减轻心理压力和冲突,减少孤独和寂寞。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的主动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一个人只有对他人付出真诚和信任,才能获得以对方的尊敬、信任和帮助。同学们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态度要诚恳,注意倾听他人讲话,适当表达自己的见解;做事时多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克服傲慢和妒嫉心理;多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短时间内与老师、同学产生心理上的共振,构成一个充满情意、其乐融融的集体。 初中、高中各阶段重点培养的能力不同,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内容的衔接也不一样,知识难度的变化也具有跳跃性。另外,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讲授不同的知识体系,使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且每位教师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 , 即使传授同一知识 , 同一个学生对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也会不同。因此,同学们与任课教师之间有一个双向适应过程,学生由一种教学方式转向另一种教学方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阵痛”过后便会一切趋向正常。 同学们大都是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既受父母宠爱,又是教师眼里的才子,更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在一片赞扬声中,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充满信心,更有些人会自以为是永远的“明星”。俗话说:“山外有山”,当各校的学习精英汇聚到一起,自然就会有高下之分。原来的学习尖子也许不“尖”了;原来的班干部成了“平民”。面临新的竞争和分化局面,同学们不应产生失落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由自信转向自卑,而要根据新群体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综合自己的能力、个性特点,定出新的奋斗目标。。 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要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充分的、曲折的、反复的思维。思维能力是其他能力的核心,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高中新生之所以出现对学习不适应的症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思维特性的被动性、封闭性、慢节奏等不足之处显而易见。改变这种限制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同学们要致力于求异思维、扩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注意知识的联系和比较,培养自己抽象的概括性和推理的条理性。使新旧知识、经验发生类比、对比、联合、融合、同化等相互作用,从训练思维这个着力点上,顺利实现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上一篇文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下一篇文章:高三学生战胜学习疲劳的方法
http://www.gaokaoji.cn/news/fangfa/141122225553BCB4D2J4I1F98KI7JKE0.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余建祥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