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作者:高素娜
虽然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何蕾仍对一件事情印象深刻。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菊花从绽放到枯萎的过程,然后以菊花为主题画画儿。其中一个小男孩画的是已变褐色的花朵,他向老师解说道:这朵正在凋谢的菊花像我的爸爸,个子高高的、皮肤黑黑的,他就站在这里,保护着我和妈妈;另一个孩子画的则是枯萎了的花朵,他告诉老师:这个花朵就像是我的爷爷奶奶,以前我以为爷爷奶奶只是在家里做饭、是没有用的人,但看到这个菊花以后,我才明白他们照顾了爸爸妈妈和我,自己却衰老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艺术所激发的情感是很多其他学科和领域无法比拟的。在孩子的启蒙阶段,一定要陪伴、引导、呵护并唤醒孩子的本真,要遵循孩子自我的内在感受和表达。”身为武汉市实验幼儿园园长,何蕾一直致力于推动和提高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和感悟力,并将幼儿园的课程定位为“童本”系列,内容涉及艺术、科技、传统文化等,“目标是让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为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艺术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但艺术教育究竟是如何影响儿童的?国内艺术教育的现状如何?学校、家长、社会在这其中怎样找准定位? 课时偏少 内容有限 “吃不饱”的学校艺术教育 近几年,国内中小学、幼儿园都愈加重视艺术课程的开设,许多学校都强调艺术教育特色,如开设版画、国画、书法、手工课等课程。“杭州东园小学、天长小学等学校,甚至把整个校区都布置成艺术工作室,对馆校联合的教育项目开发,配合度也颇高。除此之外,学校也开始和美术馆、艺术工作室等开展合作。” 浙江美术馆教育推广部主任李雯说。 据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安海霞介绍,2014年底,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通知》,提出艺术等学科实践活动平均不应少于总课程的10%。之后,又调配全市优质资源,提出艺术高校支持小学特色办学的计划。在此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与花家地实验小学结成“对子”,主要参与该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后社团建设。“中央美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在美术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极大地开发了孩子的视野,激发了孩子潜能,老师们对毛线、布贴、撕纸、树叶等多种媒材的运用,不仅把美育的种子植根在孩子心中,也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安海霞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小学生的校内美术学习时间是远远不足的。以北京市区某小学为例,一至五年级普遍每周设有两节美术课,六年级则只设一节,内容包括技法临摹和艺术欣赏两大类,从时间上来看,节数确实偏少,而从内容设置上看,也不能完全满足孩子们对于艺术的需求。虽然现在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增多,但与儿童固定、深入学习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家长们大多只是把公立机构的公益儿童课程作为补充。囿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某些限制,孩子们在学校美育的过程中显然是“吃不饱”的,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性艺术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近年更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 客观上,社会性艺术机构的教学对校内美术教育具有补充作用。李雯举了杭州少儿培训的例子,她说:“与其他城市相似,杭州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最受欢迎的是青少年宫,一是因为其课程丰富,可以满足从幼儿园到初中学生的需求,二是收费合理,课程相对固定,有连续性。在这方面,现阶段由于供给严重不平衡以及因为免费所带来的课程随机性,美术馆、博物馆等公立艺术机构的教育辐射范围和力度远不及青少年宫和私人美术工作室。” 那么,市场化的社会性艺术机构的情况怎样呢?据全国少儿美术工作室联盟副主任熊汉强介绍,目前我国此类培训机构已达十几万家,仅湖北一省即有 2000家以上,但其中真正经教委批准,有牌照、有资质的教育机构却仅占10%左右。“市场化的美术教育突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统一框架,在公共美术教育之外建立起一个价值多元、开放的选择空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但也不容忽视,在繁荣的表象下面,隐藏着许多问题,如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经营粗放、教学泛化、办学不稳定、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有系统性课程与理念者不足20% “吃不好”的校外培训 “虽然培训机构很多,但办学理念却大同小异。‘创意性’已成为业内共识,但有自己系统性课程和鲜明教学理念的机构却不足20%。”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之光美术中心校长杨红说。 相较于校内美术课有指定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等,社会性艺术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教师自定,加之要考虑市场需求,一般随意性大。小唐硕士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儿童艺术机构,他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设计了油画、泥塑、水粉、版画、剪纸等内容,但后来不得不将泥塑和剪纸都取消了。“家长们不喜欢手工类的课程,他们觉得那不是艺术。”小唐说,上课时他必须把家长的态度作为优先考虑,否则就会失去生源,自己也会被单位淘汰。 粗放的美术教育培训市场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惑。近一个月来,王美溪带领4岁半的女儿已经辗转试听了5所培训机构的美术课程,但仍没找到理想的学校。王美溪说:“本以为北京这么多的美术机构会有很多选择,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有特色的不多,教学内容大同小异,而且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她对记者讲,试听的第一所机构上课环境太简陋,各个画种集中在一个教室,桌子要随时拼在一起,非常局促;第二所机构授课老师是在校学生,教学经验明显不足,与孩子互动性差;第三所机构的老师为了让家长看着满意,居然偷偷帮孩子画画、改画…… 对于老师帮学生改动作品,小唐表示,许多家长只注重结果,希望看到孩子满意的作品,如此才觉得没白交学费。因此,部分老师虽然希望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却只能将大量时间用在技法传授上,感受、体悟、审美、理解、判断力等全都顾不上了,美术教育成了手把手的工匠技艺传授,为学生改动、代笔的现象时有发生。 王溪美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都是多番选择、几经衡量才选定学校的。一位学生家长表示,比如上课时间、地点、费用、课程内容以及师资力量,是否组织活动,能否参加展览等,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免不了顾此失彼。 对于如何选择美术培训机构,杨红建议,首先要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理念,究竟是培养画匠,还是进行创意思维训练;其次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否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另外,还要了解授课教师是兼职还是专职,只有专职的老师才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课例,也才能得到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同时,好的机构会做家长讲座,避免家长对孩子有错误的引导,从而把学校里获得的东西抵消了。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促进生态健康。熊汉强认为,除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外,建议政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美术教育的市场行为,提高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根据办学规模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准入条件,建立奖惩分明的制度。如此,市场才能更加繁荣有序。 “画得像”不是美术教育 “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 师资不稳定是社会性艺术培训机构另一突出问题,据了解,教师能在某一个办学处连续任教3年已算很长时间,而许多教师身兼多家机构的课程,这也使得其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张芹(化名)是北京一所中外合资艺术培训机构的股东之一,她苦恼于无法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师梯队,而这对学生保有持续学习的心态非常不利。她说:“我们的教师流动特别频繁,最严重的时候每学期都有老师更换,有自己辞职的,也有被辞退的。从机构来说,主要是看学生家长的口碑和满意度。”
·上一篇文章:全科教师,我们能不能学?
·下一篇文章:小学课堂:一堂课只讲5分钟 老师从主角变成导演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aokaoji.cn/news/jygd/151214124436J9G24762345JJ7GEKG48.htm
相关内容
杨春雪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张曦 | |
佚名 | |
楚楚 | |
佚名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