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力教育智库 作者:佚名
8月初,一档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纪录片刷爆网络,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片中呈现“混乱的”英国课堂让公众“哗然”:原来英国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讲话、吃东西,甚至还能化妆、泡茶!但是,国外中学课堂真的是那样吗?京华时报记者通过采访,还原了9个国家的中学课堂。 1作息时长 亚洲国家学习时间最长 在BBC制作的纪录片中,5名中国老师将中国式的教育模式全盘移植到了英国一所公立中学——博航特中学。在这所“中式”学校里,一个班有50人,不仅学习的课程均由中国老师教授,连作息安排也与中国相同,从上午7点半到晚上7点,甚至每天早晨都要进行升国旗、做早操等活动。 纪录片中,连续12个小时的在校时间让许多英国学生苦不堪言,原本下午3点左右就可以放学回家休息的他们,不得不继续上课、上晚自习。 与英国类似,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任外教的John介绍,美国初中也都是下午3点前就放学了,学生们放学后,可以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打打电脑游戏。来自俄罗斯海参威中学的安娜则表示自己下午一般3点左右就放学回家了,回家之后可以玩,也可以写作业,家人并不强求。同样,曾经体验过中学课堂的德国 留学生小靳也表示,在中国的学习压力很大,德国一般下午两三点就能回家。 在也门做数学老师,现在北京交通大学读硕士的阿德介绍,在也门,他们只上半天课,中午12点半下课之后,学生们就都回家了。 此外,国外中学的作息时间如何安排?记者采访发现,亚洲国家的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韩国留学生姜秉秀介绍,他们的中学上午一般是8点到12点上课,也有的学校是8点30分上课,中午12点20分左右下课,每节课45分钟,中间课间休息10分钟左右。下午的上课时间则一般在1点到4点30分,休息过之后,有些学校会强迫学生继续自学,有的学校则不会强迫。如果是强迫学生自学的,一般学校还会安排助教,大约晚上10点放学。如果到了升学的年级,比如初三或者高三,甚至还要更晚。 2座位安排 以老师指定座位居多 BBC纪录片中,英国学生都按照“中国式”排排坐,并且把手背在后面。记者采访发现,在各个国家的中学课堂中,课堂座位以老师指定的居多,比如美国、俄罗斯、韩国等。 曾经在2001年和2013年两次前往英国考察,并在当地中学教课、听课的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朝阳区英语教研员赵文娟介绍,在英国的课堂上,多数时候就是三两个人随意地坐着,不像中国的课堂那么拘谨。 姜秉秀说,在韩国,课堂上的座位基本是老师指定的,不同年级老师的习惯不同,有的老师习惯按照学生的姓氏字母进行排序,有的老师则喜欢按照高矮来排位置。不过,为了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他们每周都要轮换一次位置,靠窗户和靠过道的位置大家都轮着坐,相对比较公平。 不过也有些国外中学课堂的位置是“先到先得”。来自智利的华侨王中智说,他们一般是开学的第一天,谁先到了就先挑位置,然后大家就都知道这个位置是你的了,如果别的同学想坐这里,就必须和你商量,或者找老师商量,才能调换,在东帝汶和卢旺达也是如此。 来自卢旺达的费力斯告诉记者,如果有的学生喜欢读书,但是挨着他坐的同学喜欢讲话,那么老师就会做主给他们调换位置。同样,如果有的学生上课特别喜欢讲话,但他的位置原本在比较靠前的,老师也会将他调到比较靠后的位置,以免影响到其他同学。 3教学方式 西方课堂教学节奏更慢 在教学方式上,中国的“填鸭式”教学世界闻名。相比中国的课堂,西方课堂的教学节奏明显更加缓慢。虽然也有知识点的记忆,但是并不会过多强制学生们死记硬背。 德国留学生小靳说,在中国,学生要学很多复杂公式。有些东西不理解,只能硬记,并且老师们讲课很快,并不会照顾到所有人。相反,德国的课程却相对比较简单,进度也很慢,会在基础知识上花费很长时 间,直到每个学生都明白。不过小靳说,这只是说明两个国家的教学模式不同,并不能判定谁更好,“如果德国的教学节奏更快一点,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许就不会觉得那么无聊了。” 在英国的课堂上,赵文娟也看到了类似的现象,节奏更慢,更加尊重每一名学生。赵文娟说,中国最需要向西方课堂学习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如何打心眼儿里尊重每一个学生。 正如BBC纪录片中所说,中国的考试和课程大纲都是统一的,要么适应要么淘汰。赵文娟说,2012年,朝阳区启动了“中外教师”团队合作项目。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就发现,老外的优势很明显,比如口语地道、善于组织课堂活动等,但是教学节奏确实比较慢,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大家都玩儿得很嗨,但是“结果只练习了一个句型”。 ·上一篇文章:美国娃入幼儿园有多贵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下一篇文章:美国高中误让成人片剧组进校园拍摄(图)
http://www.gaokaoji.cn/news/haiwai/158181778H4J4A8KG1J18FAC84I94.htm
相关内容
夏英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周润健 | |
杨智明 | |
佚名 | |